看看百闻网——了解世界从这里开始吧

动态播报:
淮安区委领导莅临《陈铎会客厅》暨《话说河下》脚本研讨会 【一线传真】博里镇:点燃党建三把“火” 让老干部“余热”升温 阅读推动未来——民建淮阴工学院支部、机关一支部、机关六支部联合开展2024世界读书日 踏青研学 行走亦课堂 ——淮安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春季研学活动 齐白石第四代传人—著名画家于志祥的艺术人生 馆讯丨戚庆隆先生逝世5周年追思会在淮安市美术馆举行! 热心慈善公益 诠释爱的力量 —— 记江苏省淮安市鑫缘艺术团团长韩建荣 《淮安城市网》与帆书淮安服务中心举行品牌战略合作授牌仪式暨世界读书日作家读书创作 淮安市慈善总会会长陈洪玉会长出席 “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项目竣工仪式 著名书画艺术家于志祥收徒仪式在淮安隆重举行 江苏省淮安市淮北路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活动 江苏省淮安市淮北路小学举行“追红色足迹沐明媚春光”主题教育活 江苏省淮安市淮北路小学开展“垃圾不落地 弯腰捡拾美少年”活动 “拾”光欢喜 向美向善 ——淮安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三年级学生十岁成长仪式 淮安交通执法支队首次使用固废快速检测仪检测船舶污染情况 淮阴区住建局:组织开展房屋征收业务培训工作 三月的风,吹在春天里 砥砺前行 | 欧美中国委员会代表出席上海市市长龚正会见美国旧金山市市长伦敦•布里德 2024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淮安站)成功举办 背部经络疏通:打开健康之门的秘密武器 淮安沸腾啦!2024淮安马拉松鸣枪开跑! 热烈祝贺分金亭·喜日子暨淮安运营中心盛大开业 徐州市新沂市新安街道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葛巍带领社区党员干部赴淮城街道恩来社区开展 顺天广告:打造城市新名片,引爆市场热潮 商华网络科技携手分金亭酒厂,共酿行业新篇章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实干苦干抓紧干 以高质量发展过硬成果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今日谷雨 淮安市交通执法支队多举措谋深做实2024年重点改革攻坚项目 淮安区老年大学淮剧班党支部 送文化大餐到综合养老中心,以文艺形式陪伴老人和职工欢度 2024“淮马”系列赛不寻常 发布会称将使“体育与文旅得到完美呈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广东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发布时间:2024-04-13 08:30:53 来源:光明网

广东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

  近日,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释放鲜明信号,将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驱车行驶在广深高速,经过深圳、东莞、广州时,只见沿途密集的大科学装置、大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勾勒出连续4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轮廓。岭南大地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正有力牵引相关产业链向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产业集群“新新”向荣

  在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23年,东莞实现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3年下滑态势。东莞智能手机逆境突围,靠的是对AI等前沿技术的前瞻布局。

  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出台“一业一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头部企业开展“智能移动终端+AI”等创新,聚合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

  “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认识早、行动快。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说。去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实现全国“七连冠”。

  广东新质生产力培育态势如何?近日发布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创新链逐步形成,广东新质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赛道形成较大竞争优势。

  “我们聚焦镜片材料、检测设备、镀膜工艺三大‘卡脖子’问题,与国内校企合作研发,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成为全球安防镜头行业龙头。”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品光说。

  在小鹏汽车广州工厂内,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智造生产线令人赞叹。“我们始终坚持走全栈自主研发路线,以高饱和的研发投入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变革。”小鹏汽车助理总裁胡逸宁说。

  近年来,广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占全省GDP比重已超四成,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广东通过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约1500家,形成稳固的创新主体“金字塔阵列”。

  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广东将在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大胆闯、放手拼,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

  建强全过程创新链

  今年2月底,中新肿瘤防治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医学中心(简称TMC)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揭幕。“TMC将搭建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的桥梁,通过与国际科学家和机构合作,让创新产品更快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TMC海外负责人周永晖说。

  广东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坚持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一方面,凝聚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一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王牌军”。目前,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深圳、广州两大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为支撑的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介绍,广州实验室持续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已在呼吸系统传染病、高端医疗设备等方向实现了高质量成果。

  成果转化同样需要“王牌军”。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术中手持式伽马相机、国家病理标准数据库等一个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即将从实验室迈向广阔市场。

  另一方面,广东持续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实践”,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工程,同时面向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完善从源头创新、技术攻关到产业应用的创新支撑体系。

  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的广东,通过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正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我们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构建了基金、大学、平台、园区‘四梁’,以及制造、设计、封测等‘八柱’,配备一系列战略专项,已取得一些新突破。”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介绍,2023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

  “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如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不足、高新技术赋能制造业不充分、科技‘变现’能力不强等。”杨军表示,广东各地正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通束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在东莞市的20个专业镇、园区,活跃着100多支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在许多高校竭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时,这所扎根“世界工厂”的应用型大学则在思考创新“最先一公里”的问题。

  “产业科技创新是一个试错型的创新过程。”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说,为减少创新的盲目性,该校已与东莞85%的镇街园区达成合作,深入1800多家企业,提炼出一系列产业急需的“真问题”;同时成立专门机构,帮助企业对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推动“科技集群+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创新型人才不足,是新质生产力育成的卡点。在中山大学,有一支平均年龄仅20多岁的研究团队,最年长的带头人王猛教授也仅37岁。这样一支年轻团队,却做出了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重大成果项目——“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要得益于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推动。”团队成员孙华蕾说。

  为破解基础研究人才育成卡点,近年来,广州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近3年已支持4544名青年博士勇闯科技前沿。“广州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说。

  一年来,广东已陆续出台为科研人员“松绑”、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等重大改革举措,使人才金字塔更坚实、企业创新主角地位更稳固、市场作为创新“加速器”的动能更强。(郑 杨)

【责任编辑:阿虎】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邮箱: rquizof6ae@21cn.com 京ICP备00000001号 京公网安备:100000000000

运营机构: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