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普股份实控人陷涉税数十亿元违规放贷逾百亿元调查
|
记者 李风 近日,厚普股份(300471.SZ)实际控制人王季文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被举报违规放贷高达百亿元,进而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举报内容背后所隐藏的复杂借贷网络、令人震惊的偷税漏税嫌疑,以及长期盘据在河北省三河市违法放贷偷逃国家巨额税收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腾挪术”逐渐浮出水面。 在国家严重打击非法金融和违反国家税收政策下,王季文及旗下厚普股份因此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 实控人陷3亿多元借贷纠纷 将时间回溯到2017年,一系列借贷纠纷案件成为了揭开王季文及其关联公司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4月18日,燕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燕新控股”)向北京约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马某、金某出借1.9亿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自2017年4月18日至6月1日,借款利息为月息2.5% 。借款合同明确规定,如未按约定期限还款,就逾期部分,从逾期之日起按月利率25‰的标准按日支付利息。然而,后续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来自三河市人民法院(2019)冀1082民初5611、5619号民事判决书显示,截止2019年5月,借款人仍有借款本金3500万元未偿还,2018年12月21日之后的利息也未支付。并且,在这笔借款中,实际发生的金额存在预扣情况,预扣金额为712.50万元。 在法庭上,马某与燕新控股的借贷合同细节逐渐曝光。马某称,在借款过程中,对方存在诸多不合理条款和违规操作。而燕新控股则坚称马某未按时还款。三河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燕新控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借款本金和利息。同时,该公司借款期限内月利率和逾期付款利息均为25%,约定过高,法院最终按月利率20%予以维护。 天眼查信息显示,燕新控股成立于2001年,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主要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王季文持有其约70%股份,为实际控制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案件,多份数据资料确认,燕新控股至今并未缴清上述案件中违法收取的贷款利息共计3254.22万元的税款。 同样在2017年12月1日,燕新控股向自然人马某、金某出借3000万。就在同一天,后者转给燕新控股指定的宋福生银行账户180万元,作为预扣利息。最终,借贷双方因纠纷再次对簿公堂,燕新控股曾在法庭上辩称,宋福生为公司指定收受贷款利息的个人。证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燕新控股未缴清该案件中违法收取的贷款利息994.47万元的税款。 在另一起举报中,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三河市佰汇达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佰汇达小贷公司”)通过其员工个人账户向三河长城实业有限公司、中冶长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两公司放款2.865亿元。证据显示,其中,宋福生在此期间多次、高频率向两公司转款1.495亿元。知情者称,佰汇达小贷公司通过职工个人账户放贷收息,存在逃税漏税行为。证据进一步显示,三河长城实业、中冶长城机械累计向佰汇达小贷公司职工个人王静、宋福生、黄耀辉、陈学忠、宋大成、刘畅等账户还息共计3603.76万元。 三河市多名企业界人士表示,燕新控股长期从事放贷行为,且通过向公司内部人员个人账户收受利息的行为达到偷税漏税目的。北京君树律师事务所主任谢通详律师指出,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取贷款利息,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财务管理规定,更是严重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谢通详表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应当依法纳税,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的方式隐瞒收入,属于典型的偷税漏税行为,一旦查实,企业将面临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以及高额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违规放贷百亿元? 上述案例仅仅是王季文及燕新控股对外放贷并发生债务纠纷的一个缩影。 记者通过梳理燕新控股自2010年至2025年银行账户流水等资料发现,其放贷行为涉及众多自然人和公司,情况颇为复杂。涉及到的放贷自然人,除宋福生外,还有王静、王立江、季春玉、黄耀辉、贾春华等十多人。涉及到的放贷公司则包括佰汇达小贷公司、三河市融金典当行、三河市中泰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星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星凯投资”)等。 从天眼查内容来看,佰汇达小贷公司大股东为燕新控股,持股比例20%,执行董事、经理为王静;三河市融金典当行股东分别为燕新控股持股50%、王一妮持股45%且为董事长、中泰建材持股5%,董事为王静、王季文,监事为黄耀辉;北京星凯恒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星凯投资99%股份,前者股东则为王季文、宋大成、王一妮,分别持股60%、20%、20%。业内人士解读称,尽管这些公司表面上股权结构各有不同,但实际上实控人均为王季文。在采访中,多名知情者介绍,上述公司的经营区域、经营范围已远远超出自身商业范畴,其大规模的放贷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金融监管规定。 王季文被举报通过旗下公司向全国违规放贷,其借贷网络错综复杂。据刘某、张某、王某、李某、何某、孟某等多名当事人了解,向王季文利用燕新控股等作为放贷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借贷业务的,还有郭荣月及大厂回族自治县同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大厂同安小贷公司”)。证据显示,诸多借贷业务涉及众多企业和个人,目前已有多起借贷纠纷起诉至法院。多名业内人士坦言,上述系列案件中,不仅存在借款合同不规范、利息约定过高的问题,还暴露出资金来源不明、现金收取利息,资金流向混乱等诸多隐患。 资料显示,大厂同安小贷公司成立于2007年,大股东为三河市金都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持股40%。而郭荣月持有后者近99%股份。 采访中,来自全国多个地方的企业人士表示,郭荣月利用大厂同安小贷公司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营利性的向不特定多数人非法放贷,收取远高于借款合同约定利率的高额利息,放贷额度超过百亿,偷逃税额十亿以上。在诸多举报证据中显示,更为严重的是,郭荣月利用其个人银行卡及线下收现金方式收取利息,涉嫌恶意逃避税收监管。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使得大量的税收流失,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经济损失。 资本市场腾挪:掌控厚普股份的背后棋局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王季文的资本运作手法颇具“野心”。其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成功取得厚普股份的控制权,而这些手段背后暗藏着风险与隐患。 资料显示,厚普股份成立于2005年1月,于2015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是清洁能源加注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控人为王季文,前三大股东为北京星凯投资、王季文、唐新潮,分别持有公司14.00%、12.38%、5.21%股份。 据介绍,王季文主要利用借贷、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自己在厚普股份的持股比例。大量借贷资金的注入,直接导致公司负债水平急剧上升。在财务层面,过高的负债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利息支出成本,还使得公司在面临市场波动、经营不善等情况时,偿债压力倍增。一旦公司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诸如供应商追款、银行抽贷等,给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毁灭性打击。 股权质押贷款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王季文将持有的厚普股份股权进行质押获取资金,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资金需求,但质押股权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资本市场中,股价波动是常态,一旦厚普股份股价下跌,质 押的股权价值也会随之缩水。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王季文若无法及时补充质押物或偿还贷款,质权方有权处置质押股权,这将直接威胁到公司控制权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给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王季文的这些资本运作行为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真实意图的广泛猜测。有市场观点认为,他控制上市公司或许并非单纯为了推动公司发展,而是企图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利益获取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操纵股价等手段,而这些行为无疑将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会严重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厚普股份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也印证了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公司业绩起伏不定,犹如“过山车”。 2024年度,厚普股份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其2024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同比下降32.67%;实现净利润 - 9681.26万元,同比下降71.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239.47万元,同比下降17.3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2.34亿元,较期初下降6.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45亿元,较期初下降6.20%。此外,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2025年首季厚普股份迎来了良好开局,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3.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2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这是否能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好转的转折点,仍有待观察。 截至发稿,王季文及相关公司尚未对上述举报做出进一步回应。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