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四项措施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05-17 08:04:57
来源: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包头市民政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民生事业提质各项工作要求,聚焦“提标提质、树立品牌”,深入开展“民政事业基础建设提升年”,用情用力办好一批“小切口、微幸福”的民生实事,用包头民政的为民热度、服务温度、保障精度,持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全维度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包头市大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场所707个,设置老年餐厅256个。其中,养老机构62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等养老服务场所645个,基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311张,为3186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107296次,为60周岁及以上曾经为国家、地区或社区做过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共投入343万元,惠及13330余名老年人,有效保障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全链条打造养老服务品牌。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形成了青山区“老少乐园”、东河区“老小福园”、昆区“老少康育园”、九原区“老少颐惠园”等一区一品的服务格局,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社工和志愿服务团体,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给更多老年人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全覆盖构建医养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养服务,打造“医中带养、养中设医”的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已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4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62家养老机构均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一对一”对接机制,丰富我市养老服务融合供给面,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四是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千户万人”养老服务项目,为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和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改善居家养老照护条件,提升生活品质,惠及1085户和10027名困难老年人。投入200万元为2000户独居、空巢、老年人安装视频关爱系统。通过智慧养老运营平台“接派单”模式,为其他站点提供“一站整合、多站共享”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形成连锁化运营效应,打造“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的多功能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社工和志愿服务团体,为老年人不离开社区、家庭就能获得优质、专业的养老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
【责任编辑:】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