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向民企借款4亿的背后
近日,有媒体报道青龙县政府向当地民营企业安胜矿业两次借款总计高达4亿元,政府后来偿还1亿元的事件。据了解,该两笔借款背景复杂,出借企业安胜矿业曾在青龙县董杖子土地整理项目中耗资多达3亿元,后来却因为政府调整规划,投资血本无归。 据了解,今年4月,县政府曾向安胜矿业承诺,2025年4月底前,由县国控集团偿还1亿元,2025年6月底前,由县国控集团偿还余款。但是在偿还1亿元之后,余款未兑现。 据从青龙矿业的投诉函了解,2011年,青龙县政府启动董杖子片区土地综合整治(平整、复垦)项目,委托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编制了《隔河头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计划投资20亿元。 2012年3月,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分两期实施,县政府批准安胜矿业关联公司(安诚矿业)作为该项目实施主体,县委、县政府把此项目列为全县“头号工程”,派驻工作组推进征地。安胜矿业享有被征用土地50年的使用权,有权对所征用土地的开发及范围内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该项目如果得以顺利实施,预期收入将高达10亿元。 2013年,在安胜公司已经耗资近3亿元(其中征山占地资金、副产物补偿2.1亿元,施工建设费用近8000万元),累计完成征山占地3456亩,持续推进开发董杖子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进行项目报建时,青龙县政府突然以"青龙县规划调整"为由将项目暂停,导致该公司报建申请始终未获政府批复。 企业多次要求政府就项目启动仅两年即被"调整规划"的原因提供合理解释,并出示相关政策依据,但始终未获青龙县政府的明确答复。 董杖子片区项目涉及 400 多户农户,征用土地主要为村民承包的耕地和园地,其中包括种植 10 余年的果树及部分基本农田,果树 90%以上为青龙县特色经济作物板栗。土地被征用后,失地村民已流散到外地打工。 董杖子项目在完成村民搬迁、土地整治之后,却始终没能启动,现场至今是一片荒山,致使公司拥有50年使用权的 3456 亩土地闲置近 15 年之久,给当地农民、安胜矿业以及政府财税各方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2020年,青龙县向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上报了肖营子、青龙镇、杨明桲、祖山西河4个建材类非金属集中开采区,将董杖子片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企业已投资2.9亿元)所征土地闲置15年且非金属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排除在外。理由是项目附近不足一千米的地方,将规划修建高速公路。令人不解的是,土地综治项目规划在先,高速公路规划在后。 直到2023年,青龙县政府才对董杖子项目区域重新规划,避开高速公路一千米之外。政府承诺将全力谋划青龙县董杖子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花岗岩集中开采区,将隔河头镇董杖子集中开采区作为首推集中开采区,但至今该项工作没有任何实质进展。 至此,已闲置、荒废15年的董杖子片区将继续闲置,这个原本企业、政府、村民三方受益的采矿项目,形成如今的“三输”局面。 正是在上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由于企业反复遇到各种阻碍,不得不一再答应县政府的“借款”请求。但两笔总计4亿元的借款之后,董杖子项目至今没有任何进展。而原本从事矿业开发的安胜矿业,也因为出借的资金无法收回,还一度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商。但由于土地无法开发,房地产项目也搁置至今。(据搜狐) 来源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50728130742132139330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