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1.1亿股权转让纠纷背后:关键证据被指伪造 法院自查有瑕疵却拒纠错
|
一场标的额1.1亿元的股权转让纠纷,历经十余年拉锯仍未尘埃落定。核心争议焦点《补充协议》被指存在重大伪造嫌疑,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早已在调查报告中承认案件审理存在质量瑕疵,却以“已穷尽法律救济程序”为由继续推进执行,引发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亿元交易埋下隐患,补充协议横生变数2010年11月8日,王某玲代表包头市宏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本人持股50%、邬某霞持股35%、樊某华持股15%),与康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协议约定将公司全部股权以1.1亿元转让给康某,且明确“甲方需保证乙方付款7000万元后可合法正常生产经营”。协议签订后,康某按约定先行支付7000万元,推动完成股权变更登记及部分印章、证照交接。 2011年11月,康某又追加支付1500万元,累计付款达8500万元,占总转让款的 77.3%。但康某方面表示,王某玲始终未交付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导致公司长期停滞,直至2016年康某自行办理许可证后才恢复生产。双方曾口头约定“剩余2500万元尾款不再支付,康某也不追究违约损失”,但该约定未形成书面文件。 2014年12月30日,王某玲手持一份落款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的手写《补充协议》,向天津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康某支付剩余1800万元股权转让款及高额违约金。蹊跷的是,这份《补充协议》的落款时间早于主合同《股权转让协议》近5个月。2015年12月15日,天津仲裁委作出[2014]津仲裁字第551号裁决,支持王某玲的诉求,裁定康某10日内支付1800万元本金,并以1800万元为基数、按月1.5%标准支付2013年1月1日起的违约金。上述引发争议的《补充协议》,成为该裁决的核心依据。 市人大启动司法监督,法院调查发现核心证据存在重大瑕疵裁决生效后,案件移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康某随即以《补充协议》系伪造为由,向包头市中院申请不予执行。2017年7月5日,包头市中院作出[2016]内02民特字第5号裁定,以“康某未提交足以证明补充协议伪造的充分证据”为由,驳回其申请。因双方对《补充协议》真伪分歧尖锐,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司法监督,发送《包头市人大代表监督司法案件交办函》(司法案件转字(2017)第1号)。 包头市中院随后成立专项小组,在调取多方卷宗后,专项小组调查发现,案件核心证据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重大瑕疵。《补充协议》落款时间为2010年6月30日,早于主合同《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时间2010年11月8日,存在时间倒置问题。王某玲称系笔误,但包头市中院调查报告指出,6月份仍将年份写错为上一年的可能性极低。更关键的是,《补充协议》内容与主合同约定存在矛盾,且《补充协议》中“最迟不得超过2012年底付清”的条款,已被天津仲裁委认定为证人李某私自添加,无证据证明是双方合意,侧面印证该协议存在篡改可能。此外,康某主张协议第二页是此前签订的《承包协议》内容,现有司法鉴定技术完全可以查明是否同期书写,但天津仲裁委在协议存在重大瑕疵的情况下,未依法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反而以“康某未能提供相反证据”为由,适用“证明责任分配”认定协议有效。证人承认出据伪证,调查报告认定仲裁委所做结论证据不足证人证言同样漏洞百出。 证人李某在固阳县公安局侦查中承认“受王某玲指使,在天津仲裁委作虚假证言”;另一证人甘某会称其“代表公司来包头洽谈矿山收购”,但其往返机票未在公司报销,也未向公司汇报相关事宜,证言前后矛盾。包头市中院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天津仲裁委仅凭证人证言认定未超仲裁时效,缺乏其他证据佐证,证明力不足。法院承认审理有瑕疵,却以“程序穷尽”为由拒绝纠错2017年12月28日,包头市中院向市人大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承认案件审理存在质量瑕疵:既未对固阳公安局侦查取得的关键证据进行审查,又对案件实体部分审查不当,作出的[2016]内02民特字第5号裁定直接照搬天津仲裁委认定的事实,未对《补充协议》的瑕疵进行独立审查。 报告同时建议自治区高院启动执行监督程序。然而,这一自查结论并未转化为实际纠错行动。多年来,该案虽经历多次终止执行又恢复执行的反复,但包头市中院始终以“已穷尽法律救济程序”“自治区高院要求加快执行”为由,持续推进裁决执行。康某方多次提出的司法鉴定申请、证据审查请求均未获支持,核心争议的《补充协议》真伪至今未能通过法定程序查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仲裁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执行。 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案中《补充协议》作为裁决核心依据,存在时间倒置、条款私加、证人伪证等多重指向伪造的间接证据,且法院已自查确认审理存在瑕疵,完全符合不予执行的法定条件。在证据可通过司法鉴定查明真伪的情况下,未启动纠错程序反而强行执行,不仅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可能动摇司法公信力。截至发稿,当事人康某仍在等待法定纠错程序的启动,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纠纷背后,司法公正的实现何时能落地,备受社会关注。 来源:https://page.om.qq.com/page/OJvYbk16spRzfDtZbr5YRbyA0?share_channel=6&# |
【责任编辑:】
